黨的建設(shè)
9月15日上午,精密測量院舉辦黨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暨“傳承老科學家精神 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在行動”專題報告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館員、原中科院院史館主任楊琳作報告。精密測量院黨委書記馮燦、副院長柳曉軍出席報告會,來自全院的120余名職工和研究生分別在三個會場聆聽了此次報告。報告會由柳曉軍主持。
楊琳作題為《威爾遜總統(tǒng)號上的愛國科學家》專題報告。報告圍繞“威爾遜總統(tǒng)號”這一中國近現(xiàn)代留學“海歸”史的代表船次展開。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強烈的使命感和家國情懷促使大批愛國學者向往回國效力,從而形成了留學歸國潮。其中,歸國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是1950年8月31日,128位愛國學者及其家屬乘坐“威爾遜總統(tǒng)號”,放棄在美國的優(yōu)厚生活條件,沖破重重阻礙,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shè)。乘坐這一船次的科學家中,鮑文奎、池際尚、鄧稼先、傅鷹、沈善炯、涂光熾、葉篤正、余國琮、張炳熹、趙忠堯、莊逢甘等11人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琳對這11位科學家的生平事跡尤其是他們強烈的報國為民的使命感和高尚的科學家精神一一進行了闡述。最后,還講述了精密測量院(原武漢物數(shù)所)王天眷先生的事跡。整個報告引用大量文獻資料,內(nèi)容豐富、生動感人。報告結(jié)束后,楊琳和與會人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動。
馮燦作總結(jié)講話,強調(diào)此次專題報告是精密測量院繼續(xù)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簡稱“四史”)宣傳教育,做好“傳承老科學家精神 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在行動”專項工作的具體舉措。楊琳老師的報告通過講述1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的留學報國事跡、科學貢獻和科學家精神濃縮了他們的科學人生。希望全院職工和研究生在感悟威爾遜總統(tǒng)號上的愛國科學家的科學人生和科學家精神的同時,牢記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中科院提出的“四個率先”和“兩加快一努力”要求,為努力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