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本報訊(記者謝冰林)武漢動物園狒狒館門前有一棵大樹,樹上長滿了疙疙瘩瘩,不少游客好奇,這些奇奇怪怪的“大包”到底是什么呢?記者咨詢植物學(xué)家得知,原來大樹上長的“包”叫樹瘤,是植物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
市民楊先生說,3日上午,他去武漢動物園游玩,經(jīng)過狒狒館時,看到一棵大樹與其他樹木都不一樣,這棵樹上長滿了大瘤子,看上去瘆得慌?!斑@些大瘤子到底是什么?這棵樹形怪異的大樹是不是生病了?會不會傳染別的樹?”楊先生為此感到擔(dān)憂。
記者看到,這棵大樹的直徑約30厘米,高5到7米,樹身靠近根部位置長滿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腫瘤”,像臃腫的盤龍一般纏繞在樹干上,有的呈橢圓形,有的像圓球。不少游客形容看上去好“猙獰”。這些“腫瘤”的表面上有許多皸裂和小突起,但樹枝枝梢的綠葉看上去長勢良好。
這些“腫瘤”到底是什么呢?對此,記者咨詢了武漢植物園工程師何俊。看過照片后,何俊表示,圖片中的樹木凸起部分是一種樹瘤。樹瘤是愈傷組織,在樹木受傷后,細胞無性繁殖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斑@是植物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不是病毒,更不會感染鄰近植株”。
何俊介紹,樹瘤的成因有多種,一般可分為外力損傷型與細菌侵染型。外力損傷型顧名思義就是樹木接受物理性損傷后(擠壓、砍伐等),由于篩管的斷裂造成局部營養(yǎng)過剩,而引發(fā)的無序性細胞分裂形成瘤狀組織。細菌侵染是樹木遭遇病蟲害或者真菌感染造成的傷口,傷口在自愈的過程中形成瘤狀組織。樹瘤的出現(xiàn)有點類似于人的皮膚出現(xiàn)傷口后的結(jié)痂。
何俊說,希望市民愛護樹木,不要輕易破壞樹皮,樹體受到傷害后、傷口愈合時會形成這種難看的樹瘤。
(原載于《長江日報》2018-4-7第5版)